【前言】鲁迅的作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鲁迅的作文 篇一
鲁迅,曾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一文,随即国内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文学界似乎也开启了新方式。可是,前世文人发表如此多的文章,为何鲁迅先生后来可得如此高成就?为何他的文章可得如此多人关注与称赞?那便是因为:他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却说了真话。
有很多人都将鲁迅当做自己的偶像,我恰巧也是。但又与现代“偶像”不大一样,我们追求的更多是鲁迅先生的那种精神与他所散发出的魅力。鲁迅先生贪精神食粮,我们也正像他一样,贪他的精神食粮。
于是,便有人说:“你若觉得迷茫,不妨读读鲁迅”。的确也是,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能让人有新的体会,他的语言也不像其他大文豪一般故作深奥,他更提倡“懂”,他的语言从来都是幽默风趣,且又正义无畏,他爱为这世间受尽不如意的人打抱不平。他也曾评价郭沫若道:“远看是狗,近看原来是郭沫若。”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剥削的年代,官僚地主们自是与旧中国的清政府一同腐败,而鲁迅先生又怎会同流合污?他不愿像其他人一般活的浑浑噩噩,他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也要活的明白。他弃医从文,提倡实业救国,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国,要救这些昏昏沉沉的民众,要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
古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鲁迅先生从小上私塾,是受过教育的人,自是明白这种习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么,可想而知,当他剪掉具有封建专制和传统压迫的辫子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也是从那时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国之路。是什么在支持鲁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国不再落后的那份愿望,是他希望愿望变为现实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的精神也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认为臧克家的一句话便是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们的中华源远流长,他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鲁迅的作文 篇二
我一直相信,先生无论长夜漫漫,前路迢迢,依旧可看透世间百态,一如锋利的长剑,刺破浮云鄂未残,冲击敌人心脏。
迅者,从走卂声,疾也。先生这一生,满是飞越与奔跑,奔向他进取、正直、从容的眼所憧憬的前方,尽管光阴似箭,我亦能在他的眼中,得窥其眉目英明,穿透历史的阴霾,即使再相隔千年万年,这依然使人产生敬意。
照片中先生的眼总是向上看的。上眼眶曲成下压的弧线,仿佛满弘之弓,蓄势待发!别有一股逼人的英气!这种的人,那时人们说他不懂得人生,把眼光放在脚下,求个安逸,就已足够。他即使“懂”,也绝是不屑的。他的“不满足”已造就了他的不平凡!
从路矿学堂到仙台学医,从受尽歧视的华人到以文为戈,这位战士,一步步前行,走出这世上无人能走通的新路。他的眼很窄小,容不得自身学艺不精,容不得这世道的黑暗阴沉。他不满足,才有勇气改变,所以目视上方。
睫毛上扬,横眉冷对,统治者的屠刃和燃尽思想的烈火,产生了无数的病态麻木,俯首甘奴,笑他们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可以被洗刷尽,只有大脑不能,先生的思想是焚烧不尽的野草,没有什么力量和思想可把他消灭。
被辛劳冲垮的先生,还是从容地离去,并没有任何冠冕堂皇的言辞。但他的眼还是如光辉一般,耀在民族的血液深处。
他的不平凡包含着平凡,而这种平凡已绝有别样的卓越。那眼神,穿过时光,满含不屑:“你们到底在怕什么呵!”
他们害怕,害怕这个国家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鲁迅的眼,那坚毅、正直的眼!
然而此日不远!
我一直相信。
关于鲁迅的作文 篇三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鲁迅的故事作文 篇四
六年级的语文课,有好几篇与鲁迅相关的课文,例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语言精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鲁迅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家来到了位于绍兴的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书屋”,鲁迅每天都和几位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还请了一位叫寿镜吾的先生教书。寿先生为人正直,教书有方,在当地小有名气。
书屋里面共有五张桌子和一张茶几,中间的一张桌子是老师寿镜吾的,上面摆着一把戒尺;其余四套桌椅则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散布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而那张茶几,则摆在老师桌子的后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画。左上角的一张木桌就是鲁迅曾经学习的地方。据说以前鲁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门的。,但是一下课就有几位同学在门旁跑来跑去,非常顽皮,他觉得太吵,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于是他就要求换座位。
在鲁迅书桌的右下方刻了个“早”字,这个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有一次,鲁迅因为贪睡迟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这滋味可不好受啊!于是,鲁迅就吸取教训,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个醒目的“早”字(虽然现在不能在桌子上乱画乱刻,但以前好像没那么讲究),来时刻提醒自己别再迟到了。
鲁迅还做了一个“三到”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书签上写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时刻告诫自己,读书时心、眼、口要一起用,这样效果才会好。
原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这么多平凡的小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不是很有启发吗?
鲁迅的作文 篇五
(一)
恶鲁迅的人,惧鲁迅的人,对鲁迅并不总采取骂和攻击的态度,他们还有更巧妙的手法。其实谩骂和攻击,往往都是一些十分单纯的小人物的小把戏,对鲁迅所能造成的伤害仅是表层的。鲁迅真正的敌人,在生前,是封杀,是禁;在死后,是宣布他使命的完成,是对他文字的曲解,是瞎吹滥捧——将其弄到云端,让不明所以的后人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心生厌恶。
(二)
我总感觉我们生活中有两个鲁迅:一个是僵死的,冰冷的,令人厌恶的,他被人供奉着,立为圣像;另一个鲁迅仍活着,活在那个被欺辱、被践踏的群体,活在无意间走进他留下的那片密林深处的人的心里。供奉他的人尽量削剪他的锋芒,让他和现实保持“一致”、保持“相和”。在心里纪念他的人,大多有过噩梦般的非人经历,仿若从地狱、炼狱走过一般,“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差别:供奉他的人绝不爱他;爱他的人,又坚拒供奉他。这种分裂是自然的。鲁迅的性质决定了他死后的遭遇。
(三)
总有一些人认为鲁迅被宣传的太多了,鲁迅被捧得太高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宣传”是为了歪曲、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他,“捧”是为了抽去他的精神,使他不再是一个战士而变成一个偶像,一个卫道者。我们回头认真想一想,鲁迅被捧得最高的时候,是不是他的精神被曲解得最厉害的时候?鲁迅语录满天飞的时候,是不是他的后继者(这里的“后继者”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而是泛指所有受他的影响受良心的指引追求真理坚持讲真话的人)被讨伐得最猛烈被扫荡得最彻底的时候?因为鲁迅被捧得太高、被“美化”得太离奇而对鲁迅心生厌恶、从而与鲁迅有意“保持一段距离”的人,是不是中了吹捧者的调虎离山计了?
(四)
鲁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是应运而生的,因而也必然应运而亡。这“运”就是中华民族的贫病、积弱和颓废,就是中国社会空前的危机、灾难和困厄,就是在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的那些人的'虚伪、无耻和堕落。就鲁迅自己而言,他是希望自己“速朽”的。唯其速朽,才能证明中国有真进步;他的不能速朽,恰是他个人最深重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大不幸。但是这与种种“封杀”和“捧杀”是无关的,“封杀”与“捧杀”,只会进一步证明他的价值,证明他曾生活的那块土地上仍有鬼魅在活动。
(五)
鲁迅的声音,是中国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郁积在心头几千年的声音,鲁迅的反叛,是中国被欺辱的知识分子酝酿了数百年的反叛。有了这声音,中国的劳苦大众才第一次让统治者从内心深处感到了恐惧;有了这声音,一切花言巧语为压迫辩护的“理论”才永远被宣判为谎言;而有了这反叛,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才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敢挺直腰板说话、敢为民众说话的人。这样的一个“祸患无穷”的家伙,怎么可能是“捧”它的那些人希望人人学习、人人“看齐”的对象呢?
(六)
我也是渐渐才明白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他、咒他、恨他、诬陷他,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从内心惊惧他、从本质上与他相异相斥的人,在他死后要一再地捧他、把他偶像化。鲁迅之所以是鲁迅,而不是一个其他含含糊糊的存在,就在于他爱得太深,恨得太深,爱得太直白,恨得也太直白。那些被他指斥的,可能祖祖辈辈也没有遭受过这样的“不敬”;那些被他撕下假面的人,可能世世代代也未曾经历过如此的尴尬。鲁迅不是对某一个人表现了不敬,他是对一个群类、一种生存方式表示了憎恶、进行了最无情的口诛笔伐和最大胆最放肆的揭露,只要这个群类还在,只要这种生存方式仍在延续,我们就不会听不到围着鲁迅的狂吠。然而这种狂吠有一天忽然变成了恭维。好象鲁迅和恭维他的人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这真是世界上最精明的自我保护的方式。有人就此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专制为什么偏偏找着了鲁迅——鲁迅是反专制的,一个反专制的人为什么却被专制所利用?这问题看似复杂,要回答它也十分简单:专制已经深知自己臭名昭著,必须穿一件新时代流行的外衣才能逃脱被审判的厄运,而鲁迅恰恰是呼唤新时代的旗手,站在这面旗下,舞动这面旗帜,谁还敢怀疑舞旗的人不是进步力量的代表呢?
(七)
听说现在有这样一种照相机:一个人穿着衣服照相,照出来的却是裸体。鲁迅恰是在精神的意义上,给中国人拍了裸相。面对这样的裸相,有人疯了似的叫着、骂着、跳着。.。.。。但这叫、这骂、这跳,也被鲁迅拍了下来, 鲁迅之被人憎恶、诅咒,应该是“罪有应得”的。鲁迅的意义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系统而完整地给中国人拍摄精神底片的人,有自省精神的中国人,终于可以从这些底片里看到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设法进一步探寻病因,从而找出救治的方法来。
鲁迅的作文 篇六
伴着淅沥的细雨,我走进了位于绍兴城中的鲁迅故里。
整个建筑都显得古色古香,让人有种回到百年前的错觉。跟着人群一路走着、看着,导游向我们仔细介绍着关于“七星灶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故事,让我们仿佛又走进先生《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名篇当中,感受着先生童年时的点点滴滴。这其中,还有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新知识,它们带着墨香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脑海,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集结的号角打断了我的思绪。要回去了吗?可我还没有尽兴呢!心中顿时涌起淡淡的不舍和失落。
脚不听使唤地向外走,不知不觉来到景区门前的鲁迅先生灰色雕像前。缓缓仰起头,看向先生,再望望身后走过的房间。“好多年过去了,先生还能认出他这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家乡吗?”我在细细的雨中,默默地想着。
“我认识此地,多年逝去,山水未变……”谁!我惊讶地急忙回头,雕像,没有任何变化,依旧屹立着,先生手中的卷轴似乎要随风飞扬起来。刚才那声音,好像是风吹起的。
对,是风吹起的……
鲁迅的作文 篇七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就非常爱读书。有一次,他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学校奖励了他一枚金质奖章。他不是把奖章收藏起来,而是把奖章卖了。他用卖来的钱,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一串红辣椒。他把红辣椒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晚上看书很冷或想睡的时候,就吃一个红辣椒。辣椒把他辣得全身冒汗,这样身体就不冷了,也不想睡了。他用这样的办法坚持读书。由于他刻苦努力,鲁迅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现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应红辣椒来驱寒提神。但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鼓舞着我们: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鲁迅的作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