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2020高考作文热点与参考(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0高考作文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眼力是一种“定力”
鉴定是一门“眼学”,靠的主要是“眼力”,这是没有问题的。一般人会把眼力理解为“依靠眼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从字面上看似乎也没有错,既是“眼力”,自然全部依赖一双眼睛了。然而,眼力之“力”,却未必根植于你的眼睛。
这要怎么解释呢?打个比方吧,拿一条宽20厘米的长木板放在平地上让你行走,你一定不会走到木板外面去,如果把木板升到100米的高空,你原来的“能力”还在吗?再比如,站在一定的距离,把篮球投进篮框里,是一种与准确有关的“能力”,但是象乔丹那样,在NBA总决赛最后一场的最后一秒,从对方的激烈围抢中高高跃起,空中绕过阻碍,投进压哨逆袭的一球,所需要的能力,却不是“准确”所能概括的。
有句乡谚说:“当官靠提携,撑船真才子”。撑船的知识和技巧并不复杂,但要想从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全身而退,却需要一种日积月累的,既与外境周旋,又与“我”周旋的真功夫。鉴定一事,实与撑船相近。晚明书画鉴藏家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一书中指出:“ 是故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
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则于此道称庶几矣。”这里所谓的“骇”、“惑”、“欺”、“误”,都与“眼”无关,而与“心”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也是一门心理学。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种“定力”,是通过与自身各种微妙隐蔽的心理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
“为重名所骇”者,本质上是自信不足,心虚“怯阵”。“重名”就是“来头大”,包括很多因素,比如世家旧藏,著录累累,前辈大师的结论,题跋“帮手”的过硬等等。
与“怯阵”相反的是“轻敌”,古代书画市场上,那些缺乏“证据链”的,“光头光脑”的“真龙”,被冤枉埋没的又何可胜数。鉴定中的求真与务实,需要的是一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立精神,既能“视袁绍如中枯骨”,又能“识英雄于草莽之中”。
刚愎自用无疑是眼力的“毒药”。鉴定乃层层“掘进”之事业,需要不惮改过、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果被身份面子绑架,自护其短,不能虚心面对不同见解与前沿知识,自然无法做到吐故纳新,精进不已。而依赖与从众,则是固执的反面。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其他人一起看东西的时候,或者高水平人士对某件作品已有明确看法,多会不自觉地产生“放松”的心理。据当事者回忆,早年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鉴定书画时,就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鉴定数量庞大,一
件书画拿上来后,只要一两个说话影响力大的人发表了观点,其他人除非发现有力证据,多是随声附和。由贪婪而自欺,因畏难而避责,又是另一对矛盾。贪心一起,智商归零,这是世上绝大多数骗局成立的理由。有些行家帮别人鉴定难得犯错,而自己买东西却时而“马失前蹄”,就是“捡漏”心理的作祟。“捡漏”之心一旦发动,通常八匹马拉不回来,贪念趋进,理性后撤,使劲寻找有利自己判断的“正面”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于此等处,可知“信息”与“外缘”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心在做捡择。
所以,离开了“定力”,就没有靠得住的“眼力”。“眼学”的背后,是一门“心学”。一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中正、开放、虚灵,“活泼泼地”。另一方面,要随时省察“起心动念”的那一瞬间,警惕所有的先入之见和惯性思维,并且能够及时纠正、“转向”。恰如“中锋用笔”,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让笔锋从偏侧散乱的状态回归中正与弹性的动态平衡的能力。
佛家云“八风吹不动”、“平常心是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些玄妙的哲理,都可以运用到鉴定的场合。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与撑船、写字一样,都可以成为一种“修行
高考话题作文 篇二
抗疫中最美的中国缩影
近日,一张“偷拍”的照片,让很多人看了直呼心疼,照片中,河北石家庄的社区工作人员王会欣正在忙碌,她6岁大的儿子则盖着大衣,睡在旁边的椅子上。(开篇描述感人画而,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为下文议论张本)
这一幕让人很心酸,这也是河北疫情防控岗位坚守的一个侧面。在河北的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让人潸然泪下的“坚守”,这是特殊时期的奋战,这是特殊时期的温暖中国模样,这是特殊时期的责任担当,这是……一幅幅画面,就是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的中国样子,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社区工作者、核酸检测工作者、执勤民警、物资运送员等,奋斗在一线的生动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为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无数的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屏障,用他们双肩,扛起了生命的责任,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之美。(通过列举疫情防控中的坚守,点明其展现的中国力量,句式整饬,感染力强)
严寒中的坚守,是你们守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这里一片白茫茫,严寒彻骨的天气,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群白衣战士,在寒冷中的坚守,他们守在核酸检测采样的最前面,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在紧绷的神经和严肃专注的工作下,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寒冷,唯有护目镜里的汽水和手中忙碌的工作,给予了更多人心里的安定, www.shubaoc.com 也书写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上的责任艰巨和重大使命。(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强调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的无私奉献)
奔跑中的坚守,是你们守住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防线”。辽宁沈阳和大连,我们看到的是一辆辆飞驰的购物车,是一个个飞驰的身影,这些都是工作人员在寒风之中为中风险地区的小区居民传递生活物资,每一次的奔跑,都是一份爱的传递,他们用行动给小区居民吃下一颗“定心丸”,是他们守住了小区居民生活物资的防线,既保证了物资的运送,也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在家安心防疫,才能尽快地消除新冠肺炎病毒。(提出第二个分论点,阐释物资传递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职责中的坚守,是你们守住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防线”。坚守职责,这是本职,但是在疫情防控中的坚守,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心酸和感动。河北石家庄1月6日下午3时,这个已经过了饭点很久的时间,还是核酸检测点执勤民警好不容易在不耽误工作之下的饭点,这一幕刻进了很多人的心中,坚守职责这一件普通的小事之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为了守住千家万户的平安,他们就是那道最暖心的防线。(提出第三个分论点,论述执勤民警在疫情防控中的坚守与付出)
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为了最普通的词语,也成为了最扣动心弦的承诺,不管是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还是奔跑在小区的物资配送人员、防疫消毒一线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一线的坚守者,每一个冒雪前行的身影,每一个迎疫前行的身姿,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中国的温暖、中国的精神,你们每一个行动的瞬间,就是“最美”中国的时代缩影。谢谢,致敬坚守中的你们!(总结收束全文,回扣题目,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韵味)
点评:
全文围绕对疫情防控中坚守在一线的各行各业人们的赞美,从三个并列的角度提出分论点,结构逻辑清晰,紧扣时代热点,主旨明确,立意深远。全文语句饱含深情,善用排比句式,感人至深,说服力强。
高考话题作文 篇三
让非遗绽放更绚丽光彩
不久前,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开篇用我国两项非遗项目申遗成功时政,引出非遗话题)
太极拳、“送王船”,在我国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还是“送王船”的盛大仪式、丰富意涵,都深深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和中国哲学的理念。太极拳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松柔圆活、立身中正的动作范式,彰显着中华文化独有的平和、包容与力量;“送王船”是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动例证,也见证着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交融。如今,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宝贵遗产成为世界级的“非遗名片”,不仅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也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打开了新的大门。(阐释申遗成功的意义之一:提升文化自信,让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国)
近些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一项项“非遗明珠”走向世界,意味着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意味着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追求,为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新的贡献。中国非遗一次次引起世界瞩目,与中国节日文化在世界各地竞相绽放、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收获大量“铁粉”、中国网文“出海热”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等一起,构成了今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图景。(阐释申遗成功的意义之一: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现象一起构成了今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图景)
中国在“申遗之路”上收获的成果,是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可,更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文化传承的承诺。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例,当年在申报非遗名录时,其传承群体已不足千人,这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技艺,正处于“濒危”境地。申遗成功后,中国以行践诺,让这项急需保护的技艺实现了从仅靠“单打独斗”到社会各方助力、从陷于传承困境到焕发新生机的显著转变。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和保护的新起点。不断提高非遗保护水平,解答好不同非遗项目保护发展面临的难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更绚丽光彩。(阐释申遗成功的意义之一: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可,更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文化传承的承诺)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显示,多国联合申报遗产的数量在2020年创出新高。该组织的一名官员感慨,“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阻隔我们相聚,但我们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彼此更紧密相连、团结在一起”。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具有跨越山海的力量。太极拳吸引大量海外粉丝,“送王船”成为民间交往的纽带,都在启示我们,要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在共同推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民心相知相通。唯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助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论述申遗带给人们的启示:彰显文化交流的自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把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能让子孙后代受益于这些宝贵文化财富,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守护传承,让中华文化同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点评:
本文结合春节传统展开议论,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心理诉求得到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重要的精神支撑。随着“就地过年”成为一种新风尚,庆祝春节的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而这些形式也在无形之中赋予了春节更新、更强的文化力量,彰显了文化自信。文章思路清晰,金句频出,值得学习、积累。
2020高考作文 篇四
莫让扶贫变成滋生懒汉的温床
文:王武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贫困,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客观的因素外,最主要是人的问题,是人的观念、信心、能力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扶贫工作亮点频现、成效明显,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脱贫后再次返贫的现象。【点评:提出观点,摆出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帮扶对象本质比较懒惰,思想固化难以改变,帮扶干部推一把他就走一步,“临时”努力脱贫后又再次回到堕落的深渊。另一个原因是扶贫思想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群众滋生“等、靠、要”依赖心理,由勤劳变堕落,失去自我奋斗的动力。【点评:分析原因,照应标题】
笔者有幸参与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其中就有一个帮扶对象是没房没车没存款的未婚青年,未面对面接触之前,笔者一直在幻想结对帮扶对象的各种贫困原因,立志一定要帮他走出贫困,实现同步小康。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帮扶对象不止和一般贫困户一样在物质上贫乏,更严重的是其在精神上的自甘堕落。一个年轻的农村小伙,没房没车没存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不努力去改变现状的堕落心里就不能原谅了。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可以不出门打工,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轻年人,荒弃自己的两亩良田,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东混西借过日子,这是何等“志穷”!【点评:结合切身经历,列举真实案例,进而进行剖析:不思进取,不务正业】
同时,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也惊奇地发现,有些不是贫困户的群众看到结对干部给贫困对象送钱、送物,送点子、送项目的时候,不知不觉的产生一种错觉:穷也是有好处的!然后在迷迷糊糊中失去了自我奋斗的意志,抱着“反正政府会帮扶”的依赖心理过日子,慢慢地走向了“贫穷”的队伍,严重影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局。【点评:进一步指出“懒汉”思维的更严重表现:依赖政府,以贫穷为资本】
可见“志短”已经变成了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先解决“志短”的问题,才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稳定成效,才能避免“因扶贫而导致贫困”的现象。
群众的思想和力量是无穷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着力于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树立他们的志气,更新他们的观念,激活他们自力更生、奋力致富的潜力,让贫困户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扶贫变成共同致富的摇篮,而不是滋生懒汉的温床。【点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指出对策】
高考话题作文 篇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改编自王阳明的《传习录》: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重视现实思考。引领学生对当代文化思考: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讲礼节?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礼节的过去和现实;礼节和个性;礼节和真13??实等一系列关系。切合考生实际。人人有感触,人人有话说。
【范文】:崇礼之风尚,造和谐之美
“我国民所最缺者,礼节其端一也。”梁启超如是说。这一句话,便道出了礼节的重要性。诚然,重视文明礼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当下许多人却对传统礼节有所反对,在我看来,崇尚礼节,是健全人格,使家国繁荣昌盛的必要因素。
古语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文明礼节对人的行为规范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它贯穿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行为密不可分。且看,遇见长辈、上级时的鞠躬问好;又看,餐桌上一系列的礼仪规范;再看,对亲戚,师长的称呼用语……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文明礼节息息相关。重视文明礼节不仅有利于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和国家的繁荣进步。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应当如何去注重礼节,形成尚礼的社会风气呢?
首先,对于文明礼节,我们要从内心里去认同它,并付诸于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林肯曾说:“礼仪如同大树,人往往注意到了林荫,却忘记了树的根本。”当下有不少人,在外在行为上讲礼节,但自己的内心却不认同,这使他们在称呼长辈,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时不免面露难色。而只有将文明礼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对自己行为规范有所益。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开学第一课》上的“世纪之跪”。当时93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因腿脚不便,于是坐在椅子上。14??而身旁的董卿为方便与许老讲话自然地跪在许老身边,网友看后纷纷称赞董卿跪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礼节。而她本人也在事后的采访中提到,是父母从小的谆谆教诲让她深刻地记住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这一跪不过是自然之举。由此可见,只有当文明礼节深植于人们心中,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其次,对于文明礼节,我们要有明辨事物的能力,敢于取舍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文明礼节逐渐落后于时代。传统的文明礼节中,也有不少的礼节不适合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我们应对其批判继承,用心接受优秀的文明礼节,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要让自己被落后的礼节束缚住手脚。
高考话题作文 篇六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校园里,相声、戏曲等学生社团广受欢迎;电视和网络上,《国乐大典》《角儿来了》《青春京剧社》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手机APP上,“我要笑出‘国粹范’”“谁说曲艺不抖音”等活动吸引数亿人点赞……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开篇从各种传统艺术受年轻人追捧导入,引出“传统艺术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这一话题)
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符号。同时,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比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艺术素养,自然能够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多角度分析传统艺术成为新宠的原因)
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戏曲在年轻人中特别“火”,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剧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有600多年的历史;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历史长达800多年,其剧种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年轻人一旦了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传统蕴含的精神密码和艺术魅力超越时代,赓续传承,于此可见一斑。(进一步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穿越时空,超越时代,吸引年轻人)
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固有的标签化形象,塑造了一个既有宏图大志、又有人性弱点的戏剧形象,后来还拍成3D电影,以电影的形式传播京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通过演奏流行乐曲以及电影、游戏主题曲等方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时尚”“酷”的印象,进而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会现场,领略民族乐器技艺之精、音色之美。(笔锋一转,阐释“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流行文化元素与年轻人沟通)
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知名艺术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戏曲、中国民乐、曲艺等艺术,都是“角儿”的艺术,名家、名角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比如,琵琶大师方锦龙参加《国乐大典》《经典咏流传》《邻家诗话》、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参加《朗读者》《开学第一课》《跨界歌王》等综艺节目,都推动了传统艺术的“破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专业艺术院团纷纷开设“云剧场”“云课堂”,一些知名艺术家直播“云练功”。这些尝试,运用了最流行的互联网工具,形式多元,内容活泼接地气,快速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培养了不少观众。(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们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培养传统文化观众,令人欣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结尾充满感情,提出传承传统文化与年轻人息息相关,二者相爱相承,代代流传)
点评:
本文从各种传统艺术受年轻人追捧引出传统艺术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这个话题,然后多角度分析传统艺术成为新宠的原因:现代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审美提升和文化普及让他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正因为有了年轻人的热情加入,传统艺术的传承才代不乏人,这才是传统文化发展中最令人欣喜的一点。
2020高考作文 篇七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文化输出”,也引发热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时此刻,也只有这个成语最能概括李子柒了。无论是自己种菜种花、做传统美食,还是酿酱油、熬红糖、编背篓,视频中的李子柒都保持最大程度的语言克制,偶尔会用几句四川话与外婆作简单交流,但粉丝数却呈现直线上升。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是735万,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在该平台上,李子柒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堪称传奇。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大凡了解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并没有像李子柒视频描述的那样唯美、典雅,但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观、自然采摘的食材、古朴简单的炊具、传统繁复的工序、充满仪式感的手作……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
对李子柒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而进行非议的人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无疑,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有传统农村。农村生活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沿海地区的新农村,也有西部的偏远农村;有的在工业化浪潮中跨入城镇行列,与城市生活差距不断缩小,有的远离尘嚣,依然保持着农耕传统。李子柒所呈现的,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不是唯一的。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便跃然纸上。
“李子柒现象”还是一个传播学上的“麻雀”,值得传播行业认真“解剖”。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没有显赫的背景和深厚的学识,仅凭个人之力(后期有小团队),短视频产品短则几分钟、长则十数分钟,没有大团队参战、大成本投入的大制作,甚至连英文字幕都付诸阙如,低成本制作却能在海外圈粉无数,能级不比传媒巨头逊色,说明了什么?文化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与作品主题是否宏大、制作是否大气并无直接关联。有时候,那些习惯于宏大叙事、满足于空洞说教的大制作,其效果反而不如接地气、有灵气的小制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子柒作品,胜在人性化与诗意化,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灵所渴求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面貌美丽动人、中国精神气象万千,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李子柒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高考话题作文 篇八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为内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沦。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晓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1、读懂材料
材料一,认真精神在青年中趋于崩溃。(“刻意”“一味”等词表明,材料对“认真的崩溃”持否定态度。)
材料二,“996”加班文化,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996”现象比较复杂,企业主张“996”是违法行为,员工自愿“996”是奋斗精神。)
综合材料内容,可以概括为——
青年人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仍要秉持认真精神,努力奋斗。
2、明确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角色定位:新时代青年。
写作目的:通过分析“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谈新时代青年如何肩负时代责任和应对未来挑战。
3、确定立意
(1)切题立意
褒扬认真精神,倡导青年人努力奋斗,要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追求大我的境界。
青春正好,需要诗意和远方,更需要奋斗与拼搏。
(2)偏题立意
“996”是违法行为,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企业要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利。?
?认真崩溃有何不可,活出自我挺好的
奉献是一种美德
4、标题鉴赏
奋斗,青春的底色
谨遵认真信条,追逐青春梦想
以奋斗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秉持认真精神,肩负时代责任
【范文】: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时代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改革发展时期锐意革新、敢闯新路……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拼搏、不断奋斗,时代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奋斗永远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和民族战胜困难、走向辉煌的必由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好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一代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断擦亮奋斗的青春底色,保持拼搏奋斗的精气神,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心里有远方,才能一路风雨兼程。”擦亮奋斗的青春底色,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雷锋的事迹跨越时空,引发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只要志向远大、拼搏奋斗就能出彩的时代。不管你出身何处、选择怎样的职业,只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就能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增添澎湃的前进动力。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擦亮奋斗的青春底色,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项工作做起。住窑洞、睡土炕,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今天,看看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看看毕业后选择把“热情”和“奉献”带进大山的志愿者、毅然回国创业的海归精英,这些在不同领域里奋斗的年轻人,正在把自己的涓滴努力汇聚成社会进步的力量之源。一个个奔跑的青春身影,再次用行动证明: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阶梯、走向未来的桥梁;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荣光。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新时代青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0高考作文热点与参考(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