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闪亮旗帜。诚信和友善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诚信和友善也是公民的道德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和具体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在心并更加自觉地践行。
所谓“诚信”,是“诚”与“信”的结合,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历代典籍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和恪守诚信的动人故事。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遭遇了强烈的冲击。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诚信”被纳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培育和践行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对接主流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共识的一次尝试。这就需要我们将诚信内化到为人处世的言行准则之中,唤起心中“持诚为善”的自觉,从点滴做起,诚信为人。
讲诚信是中华文化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孔子家语儒行解》:“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 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几千年的历史流转,诚信之人功成、失信之人落败的事例处处都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
当今社会,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体道德修养层面,它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交往规矩以及政府机构的行事准则。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都须讲诚信。正所谓,“国无诚信则亡,人无诚信则不立”。诚信是做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满嘴假话,口是心非,人们就会把他当做骗子、伪君子;诚信是交友之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是为业之道。“民无信不立”,如果信用破产,一个银行就很难获得顾客的青睐。我们银行从业人员,需要在顾客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须诚信,说过的话要记得,做过的事要验得,时刻谨记醒自身、明理智。诚信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国家社会都讲诚信,诚信才能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诚信是经商之魂。童叟无欺,一诺千金,既是古老的商业规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精髓。诚信还是心灵良药,“君子坦荡荡,暗室不欺心”,就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有心灵的恼。对于每位党员来说诚信更是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显著标志。因为每个党员在入党的时候,都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所以,作为人民群众中先进分子的党员,更应该信守向党宣誓的诺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甚至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牺牲一切。也正是一以贯之地讲诚信,我们党才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培育诚信文化。如果不能培育起每个公民的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也只要唤起每个人的的诚信意识在做人做事中处处体现诚信,那么我们必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友善的本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像朋友一样亲近和睦。他包含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等。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和谐友善思想的论述。如《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以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以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处理各种关系。如《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现出一种器量宏大的宽广胸怀。
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多元价值观所带来的差异性让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紧张,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文化道德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培育和践行友善的价值观有助于增进公民情感、 发挥社会凝聚力,对消除不良社会现象、改善不良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生活中的友善,萌发于伸手之间,绽放于微笑之中,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一个人的诚实友善是整个社会道德品质的点滴积累,千万人的诚信友善,就是推动全社会快步迈向和谐小康的动力。
在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友善囊括了许多为我们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道德规范和理性心态。友善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它是紧涉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友善相对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其他三项价值观无一不与友善理念相关联。所以,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友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培育与践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曾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十八大代表孔祥瑞,在讨论总书记报告时,对三个“倡导”中的“友善”做了诠释,他说,友善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他所在的团队强调爱职工、爱企业;队长爱员工、员工爱队长、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国家。这种“爱的循环”能够拉近人的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
所谓“友善”,就是亲近和睦,亲密友好。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表述,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就国家层面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乃着眼于社会的角度;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公民个人素质的要求。“爱国”“敬业”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生活中,“诚信”与“友善”也往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凸显当代公民的优秀品质。
去年有两个“小人物”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就是“诚信”与“友善”的化身。 一个故事发生在上海。来自湖北的钟点工何益红和邻居一起买菜回家,当一辆宝马车突然迎面撞来之际,她一把推开邻居,自己却被宝马碾压于车下,就此昏迷8天8夜。醒来后,她的第一反应并非向肇事司机追责,而是急于联络自己的10多名雇主,解释自己这几天“消失”的原因,并且归还雇主家的钥匙??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南京河西汉江路上一家营业了11年的理发店“秀作发型坊”。店主马玉剑被查出患了肺癌。当最崩溃的几天过去后,他开始着手办一些“必须做的事”,头一件就是把自家理发店储值卡里的钱,退给客人。“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一辈子做事没亏待过人;第二,我不想人家认为,我是为这点钱逃走的。”于是在小店玻璃门外贴出了退卡通知。
这两位并不显眼的公民,质朴的本色中映射着诚信之光,平凡的举动里蕴含着友善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两位高尚的“小人物”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诚信和友善感动了周边的群众,勾勒了一幅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图”“友善画”。
这就是诚信的感应、友善的互动,那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是一个“爱的循环”。我们所期盼的,不就是这样一幅理想的图景吗?
在当今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将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这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
不管是继续深化改革,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强大的合力;不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一场持久战。干部要做到“友善”,就必须加强沟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各方积极性。党员干部自弹自唱,最终可能变成独唱,只有与民为善,与民并肩作战,才能奏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