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个人文档 > 实习报告 >

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11:48:3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一

一、实习时间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x教学周。

二、实习地点

1、实体模型参观——模型室。

2、实际工程参观——xx湖(口上水库)。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习让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对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设的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和运用。

同时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的工作模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四、实习报告内容

(1)预习内容:在这短短的学习中我认为水工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和测试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我们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现场参观总结:

水利枢纽的组成及其综合效益:口上水库建于xx至xx年,最大水面x亩,库容量x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浆砌石结构,坝高xm,溢流面覆盖xcm,材料是混凝土,闸门采用平卧式。

地质实习报告 篇二

一、实习区地质环境简介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金石滩、鳌滩园园区及地质博物馆为此次实习区主要地点,该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海岸带地质公园。

其中,恐龙园景群以恐龙探海景观命名,主要岩石为距今8~6亿年前的震旦纪石灰岩,强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这里块体庞大、姿态各异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景观有: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鳌滩园处地层起源于早寒武纪,距今5.4亿年左右,华北古陆所在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大连一带为滨海盐湖——萨布哈(萨布哈,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藻和盐碱滩),沉积了一套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海底的纹层灰岩和风暴砾屑灰岩露出海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就是地质岩层纹理清晰,产状各异,能够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地质考察,研究地质构造运动等提供了极佳的依据,岩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展现了当时特有的气候及环境。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变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地区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蚀奇观,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残丘等。

二、实习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一)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

就叫褶皱。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下图为背斜及向斜构造。

(二)节理

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下面主要对节理进行概述。其为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貌介绍

1、震积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2、层颜叠彩

层颜叠彩,它属于“萨布哈景观”,不同年代的岩层层次,色彩富于变化,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3、龟背石

龟背石是

一种特殊的成岩结核,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因类似龟背的花纹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胶沉积物中析

出的结核物质经脱水收缩而成的裂隙,尔后,再被其他矿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层中常见菱铁矿质的龟背石结核。大连金石滩龟背石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被称为“天下奇石”。关于这块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5.4亿年前后沉积的粉砂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状如龟背的网格状裂隙;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饱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运移,随着震动的加剧,泥沙脉不断生长,使两端岩层弯曲、断裂,在层面上表现为形似干裂的网格状裂隙。

(四)海蚀作用及海蚀地貌介绍

在金石滩园区海蚀作用在海岸部分十分明显,海蚀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风作用于海面,与其摩擦,把能量传替给海洋,使表层水质点沿风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同时海面也相应地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来的波浪能直接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强烈的破坏,海水对岩石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比较常见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等。

1、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其中,恐龙探海为最典型。

2、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将军石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海蚀拱桥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3、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又称浪蚀崖。海蚀崖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四、实习感受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十分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课程,对于每一门课,虽然课程内容都有差别,不过学生认为,实践应该是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科学生,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在本次的的实践经历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地质学中部分地貌在实际中的判别,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同学之间就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相互交流,对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师及导游进行咨询,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其中,着重对参观园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皱、节理及海蚀作用下的海岸地貌发育进行了介绍,分析程度十分浅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学生活中注重积累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便步入社会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内容不能保证每一项的正确性,如有错误请老师批评指正!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三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透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资料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资料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2)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透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地点:____地质实习基地

三、实习时间:20__年5月16日到20__年5月20日

四、人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__—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秀丽的海滨城市—__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__,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__市__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__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__市抚宁县__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__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__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4、实习区水文状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5、实习区的经济状况。

实习区工业十分发达,以__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____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习去地形简介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必须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习资料:

1、地层: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必须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超多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2)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构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二)寒武纪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4)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5)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内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能够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构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构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三)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3)亮甲山组

位于__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内含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__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能够从色彩上区分。厚150m以上。

(4)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2、岩石:

(1)岩浆岩

①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②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③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④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⑤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色彩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沉积岩

①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内含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②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本次在__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内含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③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个性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④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必须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构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构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3、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二)构造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太平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构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构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必须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__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1)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此断崖为一个平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平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2)鸡冠山

①沿途见肉红色绥中花岗岩,见一大型出露岩石剖面为典型的沉积交错层理,属震旦纪原古界顶部,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上下呈水平层理,中间呈交错层理,存在黑色纹理的磁铁矿。

见内含泥质的夹层,反映了滨海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生长环境,不反映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也不能作为时代划分的依据

②典型底砾岩:下部为底砾岩(石英),抗风化潜力强,为陆相沉积,中间为内含砾石英砂岩,上部为石英粗砂岩,再往上为石英细砂岩(沉积规律:由上至下逐渐变细),中上部是海相沉积,没有构成完整的泥质韵律。

成因:由于风化和河流搬运作用,最终沉积。由下至上岩石由粗到细,底砾岩体原本胶结在一齐,胶结物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之后整个底砾岩体出现正断层,导致与上部底砾岩体出现高度差。

③正断层:发生断层时,相对上升的下盘经过风化侵蚀,使得出露地表的岩石被风化磨圆,造成断层两盘高差不大,断层成层性好。由于构成时间短,故成层理,若构成时间长,则为不整合面。倾向:243度倾角:48度。

④波痕:为铁质石英砂岩,内含海绿石,对称性好,波痕比较宽大,波长相等,反映了滨海沉积环境。推断当时海底波动较大,水深较浅,波痕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平行。

⑤地堑谷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

(3)生物风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构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能够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2)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潜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构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三)岩浆作用: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构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构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构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状况。侵入在地壳必须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构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必须的通道上升到地壳构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构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构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八、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透过读地质图来决定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四

一。实验时间

20xx年12月17号

二。实验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三。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

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

五。区域概况

地点一:金马河

(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最冷月均温5℃~8℃。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时,平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故成都平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冲积而成,多成树枝状和格子状,其中格子状水系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金马河的地质地貌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河漫滩是指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的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黏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向移动沉积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种上层细,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的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相冲积物具有下粗上细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称蚀余堆积。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浅滩部位,水流速度相对缓慢,则沉积较细的物质。洪水期随着河床的侧移,蚀余堆积逐渐被河床浅滩堆积物覆盖。

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故河漫滩宽度较大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金马河一级阶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没一级阶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没,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马河周围的河漫滩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因为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种类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结构有:全晶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分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超基性岩类主要的矿物由橄榄石、辉石组成,这两种矿物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矿物,因此在我们所看到的流水冲刷以后的岩石中超基性岩类基本就没有,最常见的是花岗岩(花岗岩石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长石矿物较多的岩石。由于金马河大桥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固、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分为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在金马河大桥,看到的最多的沉积岩就是缝合线构造的。

金马河大桥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冲刷面积大,所以河床很宽。这里的冲刷面积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较大的积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冲刷作用就尤为明显。河流两岸由于流水的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地台区,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好的,比较稳定。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五

1、概况

此模拟公路长度约12500公里,起点为杨柳桥,终点为石经寺,途经飞龙桥、狮子山、

红土地、张家湾、山泉乡、垭势口、大田村等地;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质构造有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等;沿途植被发育茂盛,多为果树园地;重点工程主要有杨柳桥、石经寺大桥、山泉乡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测区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

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压碎岩。

4、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 4.1地质构造

测区为一背斜山脉,呈北北东向纵贯测区西北部,隧址区发育褶皱1条:龙泉山大背斜;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分述如下: 4.1.1褶曲构造

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2断裂构造

龙泉驿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寿陈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该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测区内该断层被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为87°,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20米,破碎带物质为全-强风化泥岩、砂岩,局部泥岩风化严重。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3节理构造

此节理发育完全其产状分别为:

1、倾向224°,倾角87°,8条/米; 2、倾向141°,倾角77°,7条/米; 3、倾向141°,倾角81°,7条/米。

5、水文地质特征 5.1地表水类型

测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沟水及较小的常年流水沟,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 5.2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6、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测区不良地质为天然气、表层坍塌及风化剥落、断层破碎带。

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说明

工点工程地质说明

一、杨柳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小里程桥头位置CK 0+770,大里程桥头位置CK 1+026,全长256m。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间有洼池、水库,植被茂盛。

3、地层岩性——该桥所在区域包括第四系坡残积砾石土,黄褐色中密状,砾石呈菱角状;侏罗系蓬莱镇组砂岩,砂红色,中厚层状;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

4、地质构造——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5、水文地质——地表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沟槽,未观测到地下水情况。

6、桥位稳定情况——大桥跨越的区域无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地表基本无覆盖,有种植土、桥面下面有淤泥。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小里程桥头被居民区占据,大里程桥头是公路,大桥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础持力层稳定。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较软下伏层;无塌陷、滑坡、流砂层。 9、采取措施——可采取深钻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巩固墩台。 二、石经寺大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该桥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起点里程CK 11+130,终点里程CK 11+470,总长度340m,高程在500m以上。

2、地形地貌——该桥横跨龙泉山下降段的沟谷,大桥两部分别位于两个山头,此处有两个斜坡,地形比较陡峭,山顶被植被覆盖。

3、地层岩性——大桥所在地区地层包括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其中蓬莱镇组上段以紫红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杂少量紫红色泥岩;白垩系苍溪组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夹杂泥岩。岩体工程性质为较硬岩,地表弱风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质构造——此工程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桥下方有一山沟。 5、水文地质——该地区下部有小何。

6、桥位稳定情况——该地段以砾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程度较弱,且桥台位于山头,被大量植被覆盖, 保持好。此地段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桥位较稳定。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墩台位于以砂岩为主,夹杂少量泥岩的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地层上,属软岩地基,耐风化能力较弱,饱和抗压极限为5—30MPa.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山体可能出现滑坡,边坡变形及破坏问题。 (2)软土层的存在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或破坏问题。 9、采取措施

(1)减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可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适当降低1—2级。

(2)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护。 三、山泉乡隧道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此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起点里程CK 5+500,终点里程CK 6+500,隧道全长1000m,埋深200m左右。

2、地形地貌——该隧道所经地区海拔较高,多在750m以上,地势险要。该区具有龙泉山最高峰,并被隧道穿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底。该区具有地下水分布,可沿岩土体较弱面渗出。

3、地层岩性——该隧道先后穿越了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下段。遂宁组岩层多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并夹杂少量砂岩,遂宁组上有蓬莱覆盖层,多以巨厚层块状岩体为主。

4、地质构造——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层近似水平,节理不规则发育,表面露出的节理以风化型为主,部分有泥质填充物,岩体被分割为破碎结构,线路西侧约500m未见断层。

5、水文地质—无地表水,由于节理发育,地下水渗入层中,公路西侧有渗流现象,但流量较小。

6、围岩分级——由于处于背斜核部,岩层多构造作用影响不大。地表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出露岩体为破碎软岩,土岩为较湿润软土,工程性质为II级,在土体下风化较软为软岩,硬岩的页层岩,工程性质II级。

7、洞身地质灾害

(1)岩层较软,施工过程易出现塌方; (2)存在地下水,可能发生渗流水现象。

8、洞口地质条件描述——洞口岩体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本身岩石为软岩,施工时可能发生塌方,积水洼地可能发生滑坡。

9、采取措施(1)修筑拦挡建筑物;(2)加固边坡和路堑边坡;(3)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岩或进行加固。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六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习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中国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实习报告 篇七

班级: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言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a岩性观察内容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5.基础资料:

附表1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144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下载
地质学实习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