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一位法院新人的民情日记
一位法院新人的民情日记
作者:明梦秋发布时间:2014-03-28 08:44:16
3月24日星期四晴
早上8点,伴着村小学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竹山法院“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一行三人离开双台乡罗家村村委会,踏上了今天的走访之路,今天的目的地是五组韩家院。虽然这两天罗家村降了不小的雨,但走在通村水泥路上,一点也不觉得泥泞,而且这场雨对保持土壤的墒情是很有益的,真是一场及时雨。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五组村民柯贤斌家中。房子宽敞明亮,屋内的摆设整洁大方,院子也硬化过了,屋后有一座烟草公司援建的烤烟炉。老柯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大家围着火炉拉起了家常。老柯说,平时就自己和老伴在家,儿子已经在武汉工作了,一家人吃穿不愁。自己前年开始兴了几十亩烤烟,当年收益就达三万八千多元,去年由于冰雹和病虫害致使烟叶减产,但是仍然还清了信用社的六千多元贷款。我们问他:“去年遭灾了,那今年还准不准备继续兴烟?”老柯笑着说:“当然要兴,县里的烟叶扶持政策这么好,又送烟种又送肥料,光我建那座烟炉就补助了七千多元,有党和政府作后台,我怕啥?”老柯话一出,大家都会心地笑了。但老柯也提出了自己的烦恼:今年想多兴一些烤烟,但自家的土地有限。这时,我们的工作队长,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刘法官说:“村里能不能帮着协调下流转些土地?”同行的村委会张主任马上把同组村民余显庆叫了过来,听完我们的意见后,余显庆爽快地
说:“这有什么问题,我这两天准备出门打工的,地放在那里也是荒了,就流转给老柯吧。”一个在我看来棘手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接着我们又走访了几家农户,中午饭在老柯家吃。喷香的家常菜摆满了一小圆桌,我们经不住主人家的软硬兼施,喝了几杯主人家亲手吊的包谷酒,整个饭桌其乐融融。饭后,我们要结账,老柯一听差不多要生气了,我们只好将钱交给村主任,请他事后转交。
下午,我们来到七十一岁的老干部刘世坤家中,他是村里的老党员、老组长,身子骨很硬朗,在群众里有较高的威信。听了我们的来意后,老干部刘世坤很激动,接连提出了双罗公路增设防护栏、在五组六组架设手机信号塔、续建通组水泥路等几个建议,我都详细地一一记录在民情日志中,将来会把这些意见体现在调研报告中,争取引起县乡两级的重视。在与刘老干部的谈话中,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村里各项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对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也能随口道来,而且能理解基层村干部工作的难处。现在的农村正是需要像刘世坤政治觉悟高的带头人,在维护一方稳定的关键时候能做通群众的工作,能够一呼百应。
夕阳西下,将我们返程的身影拉得很长,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整齐的院落,闻着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脑海中不断浮现今天走访的一幕幕提醒着我:“人民法官为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所办的每一起案件,所接触的每一个群众,都体现着我们法院对群众的态度,也是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检验。而我作为一个从家门到校门再直接到法院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基层缺乏深刻、清晰地认识,实践能
力不强。这次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在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真正“沉下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才能无愧于神圣的审判事业,无愧于党和人民。
第二篇:民情日记 民情调研
民情 日 记
水竹中心校余正燕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顺香是初二年级学生水竹乡双旋村,一个文静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于她的文静,以至于她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本学期来每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针对这个情况,我和班主任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取得进步。
二、处理和解决
还没去家访,刚跟刘顺香说了一下,没想到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看来,她也知道自己自从他爸爸去世后,她学习中的现况,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针对她的一些特殊情况,妈妈要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谈心,老师也要如此。让她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放学后我们来到水竹想把村刘顺香家,她妈妈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发上。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一进家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简单的家具,一张四方桌,几张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这位母亲的眼眶便红了,刘顺香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她们本是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年前张燕的爸爸得病,经过两次手术,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十几天前再次发作,离开了她们母女,离开了这个家。她由于过度忧伤和疲劳,也患病多日。孩子请亲戚朋友照顾,看了她的回家作业,也发现了她作业马虎、学习也不够理想。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刘顺香学的速度慢、厌学有着复杂的原因,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了解她的所想,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她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这时作为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访回来,我马上向街道网格领导反映此事,并为这个家庭申请了低保,让她们感受政府的关怀,在经济上尽可能帮助她们。
并让她帮老师发作业,让她与最能关心同学的孩子做同桌,让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诚的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真诚看见缺点,及时指正;对她不责备,对她不发怒。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
三、感想
在这样走访的过程中,获知群众心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在成为 “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载体,并在逐步成为常态。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政府的关怀、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网格走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第三篇:民情日记
村里植树日记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里准备栽树,我们没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点。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植树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树是简单还是困难,有的在讨论我们会植什么树,有的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植树的技巧。看着农舍里跑出来的鸡鸭,还有路旁开得烂漫却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味的杏花,异常地激动,空气中洋溢着兴奋与躁动的因子。
组长刘进带着我们直奔树苗,几个人就扶起了一株树干最粗的,最健壮的树苗,继而为它找个“安身之所”去了。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选,选中了其中一个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个人扶住树苗,其他组员则一个拿铲子,一个拿锄头,开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时看似简单的铲土掩埋,根埋得不够深,不够扎实,我们又一次拿起铲子动土,并把坑挖得更深,让这棵树以后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壮成长。日上三竿,太阳的光辉洒遍了上坡,我们逐渐感到了疲劳,纷纷脱掉了外套,可是把这棵树种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谁也没有选择到山上去休息,都尽己所能地为把它打造为将来长的最好的树做着贡献。
一个半小时后,在我们反复填土,反复夯实基础下,这树总算是顺利栽好,我们站在坡上俯视,觉得它真是众多树中最挺拔,最强壮的一棵,虽然别的组早(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战绩,可是我们依然自豪地认为我们的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长为参天大树的。我们是既要数量又要质量,高兴之余我们又抬起了一棵树苗准备在植一棵,这次可比上次有经验多了,也顺利多了,没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这可虽然显得不如上一样强壮,小小的树架中仿佛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们一改刚开始植树的烦恼,密布汗水的脸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颗树的种植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转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绿油油的整齐的一排排杨树,挺立在村主干道两侧,将来为村里的人们乘凉,嬉戏,让村里有了生气,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在这温暖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第四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标云岗小学肖玉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风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积极主动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搭建起党员干部、教师与群众的连心桥,3月14日下午,上巴河镇标云岗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聚集一堂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课。
此次活动该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精心布置,确保达到学习效果。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汪丰老师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刻理解了父母的不易,明白了老师的崇高,也为自己过去不理解父母、不敬重师长的行为深感懊悔。
在场的每一位家长拉着自己的孩子、孙子人人都是热泪盈眶。现场同学都感动得泪流满面,有的失声痛哭。五年级同学余奇偲带着嘶哑的声音,面对自己的母亲哭喊着:“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在场的一句句、一声声呼喊,燃放出孩子对亲人和老师的热爱,也燃放出老师和父母眼中感动的泪花。实现了净化心灵、知晓感恩、明理导行的目的。
第五篇:民情日记
2014年3月27日早上10点天气:晴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再次联系贫困户,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通过入户对接,我深入了解了农户的详细情况,我深入分析了所联系户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我发现:
1.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就拿杨宗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收入就有点微薄了,但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导致家庭负债,由于一些安于现状的思想,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杨宗虽然属于壮劳力,但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足够的信心,所以对发家致富不报希望。因此,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将后的“双联”工作中,我将努力帮助联系户重置信心,鼓足干劲。
2.科学规划是帮助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镇党委、镇政府确定发展特色制种农业以及技术化特色养殖,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本镇发展实际的。所以,在摸清楚他们家的基本情况后,我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政策,提高他们对发展养殖业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养殖产业、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的优势,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争取让他们成为专业化养殖的的行家里手。再次,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
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联村联户是形式,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赵娜